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学术讲座--分子影像探针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与挑战
发布日期:2018-12-12

主讲人: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戴志飞 教授

时间:2018年12月19日上午9:30

地点:阶平楼491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戴志飞,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98年于中科院理化所获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先后前往日本、德国和美国工作。2005年被哈工大生命科学院引进回国,2012年加盟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现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影像材料与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纳米生物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超声装备协会常务委员,中国超声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委员,【BioconjugateChem】副主编,以及【Theranostics】、【J InterdiscipNanomed】、【IET Nanobiotechnology】、《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等期刊编委。

讲座内容:

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可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肿瘤细胞,实现癌症早期预警、个体化治疗和微创治疗。研制具备高亲和性、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安全高效等特征的新一代影像探针正成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制高点之一。但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方面,影像探针的发展都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应用探针识别肿瘤早期信号,如癌前干细胞、癌前上皮/间质转换、肿瘤代谢、肿瘤血管化?当然,为实现探针的临床应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高特异性探针,而且每种探针都必须从管理部门获得临床应用的许可。

传统的小分子探针存在血液循环时间短、靶向效果较差和信噪比较低等缺陷,难以满足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的要求。而在各种纳米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纳米探针,克服了小分子探针存在的缺陷。它不仅有独特的信号放大功能,而且具备优异的载体功能,可选择性地加载各种模态的信号分子用于多模态成像,或者携带治疗药物以实现诊断(成像)与治疗一体化。与单模态成像相比,多模态分子影像可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诊疗信息,因此相应的多模态纳米探针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