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生工学院名家讲坛迎来清华大学王广志教授
发布日期:2019-10-29

 

10月25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王广志教授来到生物医学工程名家讲坛,为老师和同学们作了题为《医学影像计算与影像引导手术进展》的讲座。

王广志,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系主任。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处理、基于医学影像的手术计划模拟与导航、影像引导治疗、运动神经康复与医用机器人等。现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及学术工作 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工程与临床应用分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特聘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药学会医疗器械分会副主任等。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20多项。多项研究成果在医疗器械产品中得到应用或完成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转化。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4项。

王教授首先从刚结束的MICCAI(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 Society)会议讲起,通过会议的热度和重点引出了医学图像计算和人工智能,着重介绍了医学图像计算和引导治疗的意义,挑战,同时又引出了人工智能炙手可热的状态到底是繁荣还是泡沫的思考。

针对繁荣和泡沫的问题,王教授给出了自己思考,单纯的人工智能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和缺点的,而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并不意味着落后和全盘否定的。可以将先验知识、注意力机制、多方面多模态数据的整合、贝叶斯算法等结合,以此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紧接着以大量的临床案例提出了目前手术介入存在的数据量非常大、介入治疗中医生接受辐射过多等问题,同时通过现代技术的案例证实了人工智能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是一定可以繁荣的,但是需要摆脱一成不变的状态,不断创新。

最后王教授分享了自己实验室科研情况,告诫同学们首先需要抓住问题并且逐渐深入,不断的进行细化,而不是浅尝辄止,浮于表象。在研究中同时要找到医生真正的痛点,通过眼--医学影像处理、脑--人工智能、手--机器人、器--引导中的器械的整体融合才能展现出核心价值。未来的人工智能来实现医学图像计算及引导手术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两者的一次机遇。